高雄市歷史建築「田町齋場」修復工程
高雄 Kaohsiung
2020

program
規劃設計
address
804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二路244-1號

高雄市歷史建築 田町齋場
為全台僅存日治時期葬儀空間(喪禮告別式空間)

現況照片

歷史脈絡(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提供):

01. 昭和8 年,設置齋場計畫。

02. 隔年(1934) 03月31日落成,為高雄實施市制之後首座公共的葬儀空間。官方正式名稱為「高雄市齋場」,因位於田町(中鼓山),故又常稱為「田町齋場」。

03. 民國34年(1945)年底日治時期的「壽國民學校」曾暫借田町齋場的空間作為臨時教室。

04. 民國42年(1953)間,學校遷出後,由鼓山第二公有市場進駐。

05. 民國103年(2014),高雄市政府決定廢止的鼓山第二公有市場,歸還土地所有權人陽信銀行。在拆除市場過程中發現田町齋場。

06. 民國106年(2017) 08月經審議後,最終登錄為歷史建築。


一、田町齋場歷史的無形空間認知

(一) 葬儀文化:
本島人殯葬習俗,並無齋場一類專門舉行喪禮的公用場地,大多為在家私設靈堂,田町齋場是本島人社會中未曾出現過的公共性建築。

(二) 社會背景:
利用田町齋場舉行葬儀者主要是日本人,且多為著名人士或軍警,田町齋場曾成為表揚英靈的場所,宣示意味濃厚。

(三) 轉用歷程:
田町齋場用途變遷的有趣文化現象,更是世界上罕見的葬儀空間轉用案例。


二、有形的歷史空間場域

(一) 稀少性
田町齋場不僅是臺灣僅存日治時期的齋場設施,同類型建築在日本當地單純作為葬儀空間者,也多已改建為現代化建築,已無二次大戰前的遺構。同時田町齋場也是稀少的洋風型葬儀空間類建築。

(二) 建築風格與樣式
田町齋場的裝飾細節不僅有明顯的藝術裝飾式樣之特徵,更可見到西洋歷史式樣的語彙等細部。

感謝 OuDe light 偶得設計 協助燈光設計提案

再利用計畫

文化資產雖經過修復歷程,但勢必有部分是採用原構件,這也是文化資產迷人之處。也因此;其本質上並非如新建築般達到100%健康程度,假設構件於目前階段是好的,但未來幾年則是未知數。為使老建築永續使用,不能單靠政府、機關財政挹注,更需要靠文化資產自己生財;如未來本期工程能切出做為商業使用,將展覽、商業行為導入,除了增加維護的財務收入,亦可將文化資產融入日常生活中,促使民眾增加造訪頻率。建築,要使用、有通風才不易損壞,稍作商業化使用,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本案再利用我們提案為委外經營餐飲空間,包含:

01.「生命教育展示空間」
02.「齋場歷史展示」
03.「周邊旅遊資訊導覽」
04.「餐飲空間及假日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