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岡山水塔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委託技術服務
高雄岡山 Kaohsiung Gangshan
2020
本案現為規畫階段
歷史建築岡山水塔修復工程規劃設計委託技術服務
高雄岡山 Kaohsiung Gangshan
2020
本案現為規畫階段
高雄岡山水塔(1937),2004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歷史脈絡
高雄市岡山區位於北高雄,以阿公店溪及岡山溪將岡山區一分為三。經濟發展以工業為主,隨著高雄捷運系統進駐岡山後,開始逐漸發展商業及觀光。而臺鐵岡山站則為僅次於高雄、新左營車站外最為繁忙之車站,而岡山火車站前站則是岡山較為繁榮之地區。
本案岡山水塔坐落在臺灣自來水公司岡山服務所區域內,位於岡山區中部,阿公店溪及岡山溪交匯處東側,鄰近岡山老街、臺鐵岡山站,主要道路連接國道 1 號。
岡山水塔為臺灣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管轄。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 14 年(1925),隔年 3 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結合新式淨水設備的小規模簡易水道。日治時期,因水道供水不足,以及岡山街人口增加以及海軍省的施設規劃,共有二次擴建工程, 本案主要為貯水塔建物,即為昭和 12 年(1937)11 月展開第二次擴建工程完工之。
岡山貯水塔為鋼筋混凝土樑柱構造,高度 30 公尺,滿水位標高為 25 .4 公尺,儲水設計容量為 85 立方公尺,是當年岡山地區最高的建物及市中心早期地標。該水塔於1992 年 5 月因岡山市區改由大岡山給水廠採直接加壓供水故停止運作,於2004年 3 月經高雄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而後高雄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16 條規定【民國 94 年( 2005)公佈修訂條款】,於2006年 6 月委託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辦理「高雄縣歷史建築岡山水塔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完成。 2010 年 12 月 25 日高雄縣改制合併為高雄市,原「高雄縣歷史建築岡山水塔」配合更名為「高雄市歷史建築岡山水塔」。
現況照片(歷史建築本體)
建築形式
「岡山水塔」 整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一層之設備空間砌以 40 cm 厚之磚牆。建築本體平面呈正圓形,底層設同心圓台度 6 座鋼筋混凝土柱體方向朝圓心,柱體底部設有基座,並以線腳裝飾,柱體整體微向圓心傾斜。4 層鋼筋混凝土樑,與柱體連接處上下均設計有弧形梁托 ,頂層樑及樓板底設計有幾何形狀之梁托。塔頂儲水槽同為鋼筋混凝土構造 ,呈穹型 。
岡山水塔從底層設備空間進入,底層設有一處大門,另三面設窗,窗扇為上下窗,無設窗之牆面底部設有通氣孔。 門窗上方 均設計有雨遮,大門上方雨遮順應建築體圓形之形製呈扇形。 岡山水塔各層以金屬爬梯相連接,進入設備空間,可從其內部爬梯前往塔頂 ;僅二層及頂層設有平台空間,並設計有金屬圍欄。設備空間樓板底多設一處梁並以線腳裝飾。
岡山水塔表面整體為水泥砂漿粉刷,柱基座及一層台度為洗石子粉刷層。 岡山水塔雖於粉刷層處理上較為單調,但整體多處運用幾何元素,線條簡潔,呈現現代主義風格。
現況照片(附屬設施-快濾池管制室、慢濾池清水集水井室、南側清水集水井室)
快濾池管制室:
平面為長方形,短邊設推拉門,為雙入口外牆僅底部及頂部為洗石子飾面,中間部分外牆為水泥砂漿粉刷層。室內空間天花板四邊設計有線腳之裝飾,地坪為水泥砂漿粉光。二側入口相同之設備,即為操控原水、排水、與反沖洗和清水的配電箱設備。
慢濾池清水集水井室:
平面呈長方形,室內無隔間,長邊設門及方形推拉窗,短邊設圓窗,外牆底部圍一圈洗石子台度,洗石子表面設計順應門框連接至外頂底部出簷,出簷四角與牆體連接處呈現弧形;中間部分外牆表面粉刷層成凹凸面處理,現況件表面線條分割之造型裝飾,內牆為白灰壁粉刷面。
南側清水集水井室:
平面呈現長方形,長邊正立面設門,大門上部設有雨庇,兩旁設圓窗,另一長邊及兩側短邊各設一方型推拉窗。外牆底不同圍洗石子台度,洗石子表面設計順應門框連接至雨庇,中間部分外牆表面粉刷層呈現凹凸面處理,現況同樣有線條分割之造型裝飾,頂部也為洗石子市面,但與台度成不同之色澤。內牆底部面貼正方形又面瓷磚,上部油漆。
有形、無形空間場域價值之分析
一、 歷史的無形空間認知
(一)日治時期時空背景下, 高雄衛生建設發展之關係:
水與風土性傳染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病亡人數為戰場死亡與受傷人數之七倍,為杜絕風土性疾病之狀況,讓人民飲用處理過的水,因此以建設衛生上下水道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建設,因此市街居民才由飲用井水改為使用自來水。
(二)社會背景:
岡山水塔的歷史價值反映聚落裡,人、水相互依存的過程。在岡山地區,水利建設確實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聚落的興替變革也實受到水利因素的制約。在現代化前,城市聚落的興起,往往是以河川流域為中心,水道上人口密度高的農業核心地帶便成為地區中心。
(三)角色定位:
在岡山水道系統內,岡山水塔為該區水道系統內擴建發展的其中一環。
二、有形的歷史空間場域史空間場域
(一)稀少性
岡山水塔是臺灣少數僅存日治時治時期的水塔設施,雖荒廢已無使用,但仍屬於上水道設施的稀少者。
(二)建築風格與樣式
受二十世紀初歐洲現代設計的影響, 水塔本體雖樸實簡約,僅作機能上的結構考量,但於樑與樑柱接合處施設倒角及托肩的弧形導角,雖屬機能式構造,仍受洋風影響而施予裝飾性。 其餘附屬建物亦有相同之特色,室外日式佐官面材、和式圓窗及室內天花線板等,皆為日洋合併之特色。
綜上所述,在歷史層面及常民生活必須之層面來說岡山水塔為日本人發展高雄港市、改善衛生條件所設置之設施,因此對於高雄市的岡山地區發展及之後奠定之基礎,具有相當重要之位置。
現況與損壞
水塔建築本體主要損壞微生物危害、地震、材料劣化等的自然環境因素所造成的結構裂縫、粉刷層剝落、滲水受潮,部分金屬構建、設備鏽蝕,門窗劣化剝落破損等問題。
2樓樓板損壞狀況主要因板上積水與潮濕滲水造成之鋼筋鏽蝕,並造成樓板之裂縫,目前樓板上已有大片草附生,更不力於目前之損壞情況。
修復與模擬照片
1.岡山水塔入口意象 2.入口處休憩型階梯 3.休憩景觀座椅 4.多功能小型廣場
5.無障礙暨親子廁所 6.展示空間 7.設備展示館 8.戶外景觀用餐區
再利用計畫
本案根據原全區配置進行空間再利用,水塔本體為輕食賣店空間,由經營管理者控管二樓出入口。園區西側臨岡山路為園區主要入口處, 以降低圍牆的手法,使基地內外相互連通,保有視覺之通透性,而不被圍牆高度所壓迫,降低的設計同時能保留圍牆之既有機能。 其他區域則因應使用需求區分公、私領域範圍用地除西側降低外,其餘則劃定新圍牆區域並於南、北側各設有 1 處管制點一邊通往自來水公司(不開放),一邊通往歷史場域空間。附屬設施則再利用為展示與商業使用。全區依設定範圍建議開放給居民作為都市綠地,將保留濾池控制室做為主要展示空間並輔以解說展板,增加遊客對於本案歷史及取水製程的了解及趣味性。
※部分圖片及歷史段落文字引用於調查研究資料。